文化湖北
HUBEI HUAZHONG CULTURE PROPERTY RIGHTS EXCHANGE湖北:江城文创产业如何引爆?
发布日期:2017-07-13 信息来源:华中文交所 浏览次数:10748
经济学家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国民的文化需求将出现井喷,由此带动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成为经济转型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2016年,武汉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今年初武汉市提出,在中心城区,加快建设以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为核心,以武昌古城—环东湖和沙湖、汉口沿江—张公堤园博园为支撑的“一核两带”文化功能集聚区。至2020年,建成与超大城市相匹配的文化产业功能体系,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百分之五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十二五”期末,武汉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09.3亿元,占GDP比重百分之三点七五。打造文化支柱产业,武汉具备哪些条件?还有哪些短板?需要从何处发力?记者近日走访了武汉部分文化产业核心区。
“武汉并不缺乏文化底蕴和资源,也不缺乏硬件设施,但缺少能点燃和带动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项目。”这是被采访对象的共识。
发展文创产业成为必然选择
汉阳是俞伯牙与知音钟子期相遇的地方。在这里,伯牙破琴绝弦以谢知音,一曲《高山流水》成为千古绝唱。
汉阳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百余年前,张之洞督鄂,在此主导建设当时亚洲最大的铁厂、国内一流的汉阳兵工厂。“汉阳造”由此享誉全国。
汉阳区文产办负责人表示,知音文化故里、近代工业文明发祥地,是汉阳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资源。为此,武汉将文化产业的“一核”布局在汉阳——建设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
目前,这一区域的规划范围内,已建成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等国内一流文化设施。未来几年,还将集中建设武汉图书馆新馆、杂技厅、城市名人馆、武汉美术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
发展文创产业,汉阳区意志坚定,目光长远。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大批传统制造业迁到三环线外,武汉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问题日渐突出,汉阳也不例外。以往,该区经济主要支撑为武烟集团、百威、苏泊尔等重点工业企业。但今年1至4月,全区20家亿元工业企业中,有7家持平或负增长。受土地资源、交通管制等影响,继续发展制造业已无可能。如何“腾笼换鸟”,打造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新汉阳造”,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1月,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汉阳调研时认为,汉阳文化阵地优势突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以文化事业带动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
客商看好文化“汉阳造”
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汉阳区规划建设多处文化产业园区,密集出台多项相关政策——
区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2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包括贷款贴息、配套资助、扶持奖励、项目补贴等;
进一步放宽文化企业注册登记条件,允许投资人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组建文化企业;
在全省率先制定促进影视、演艺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影视、演艺企业前5年纳税区级留存部分按100%给予扶持,对国家级影视、演艺孵化基地一次性补助100万元。
同时,该区启动文化定向招商行动,先后赴深圳、台湾、上海、成都等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地区,抛出“橄榄枝”,诚邀天下才。
一次,该区领导在参加一场“互联网+文化跨界融合专题报告会”时,听到北京光彩影业总经理韩轶关于“电影与城市形象”的演讲,立即找到演讲者交换名片,并约定前往北京考察。最终,促成企业落户汉阳。
今年4月,全国广告创意企业齐聚武汉。汉阳区闻讯立刻组织招商推介会,邀请希格尔、道森广告、凌志广告等60多家知名户外传媒广告公司参会。当天,就与6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总投资金额过亿元。
如今,汉阳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决心已广为人知,国内多家知名机构前来投资。据统计,今年1至5月,该区已与中国动漫集团、北京剧匠影视、北京光彩影业、上海陆道文创、东方晨翔、深圳机器时代、美圃文化等企业签定合作协议,签约投资额达146.5亿元。
尚需龙头企业和项目带动
在汉阳,琴台文化中心属于市管,成立10多年来,一直缺乏人气,靠每年2000多万元的政府补贴,才略有盈余。目前,承载该区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区域,是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毗邻琴台文化中心,占地面积约9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曾是“汉阳造”步枪的诞生地——汉阳兵工厂和824工厂的一部分。2009年,汉阳区将早已停产的鹦鹉磁带厂房交由武汉致盛文化创意产业公司运营。经修缮改造,2011年正式对外招商。
与一些文创园区以餐饮休闲等生活服务为主不同,这家产业园始终坚守文化创意主业,已入驻的170余家企业,涵盖广告创意、影视制作、艺术设计、新媒体技术等,并建成影视大棚、展示中心等多个功能型服务平台。2016年,园区就业人数4000余人,总产值突破15亿元,产业规模在武汉市处于领先地位。
尽管文创园发展较快,但当地文产办负责人也坦言:目前园区内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龙头企业和项目,难以形成产业带动能力。
武汉光亚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裁付祖光是我国着名歌唱家,曾在美国百老汇打拼多年。2013年,他看好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在汉阳造文创园成立公司,“我要学习美国模式,把民族文化艺术进行包装并推向市场。”
经过近4年摸索,这家公司已形成核心团队,并成功策划多个项目。付祖光认为,武汉文化产业有底蕴、有人才、有资源,潜力巨大。“不过,武汉文创产业目前在全国尚无存在感,关键是缺乏引爆项目。如果武汉能够做出一部轰动全国的电视剧或电影,则可实现大的改观,在全国文化产业中打上湖北印记。”
企业心声
武汉创意天地负责人姚华:
应鼓励民企投资文化产业
武汉创意天地位于洪山区野芷湖畔,占地近300亩,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由港股上市公司光谷联合集团出资,按国际一流标准打造。自2014年下半年开放以来,已有卢昊、冷军、傅祖望等70名知名艺术家、设计师在此设立工作室,游戏和动漫企业数量也达到一定规模。
园区负责人姚华认为,近年来,武汉城市建设发展迅猛,但文化形象尚被外界定格为既往的“码头文化”“市井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武汉应该致力于开发利用其丰富的高校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引领市民文化品位,给众多艺术从业者提供创作交流的空间载体。
“一座城市的文化产业是通过企业实现的,目前武汉缺乏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姚华建议政府出台相关财税政策,对民企国企一视同仁,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形成竞争力。
他山之石
文化产业已成多地支柱产业
近年来,广州、深圳、长沙、成都等地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已成当地支柱产业。
2016年,广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43亿元,占GDP比重5.28%,动漫游戏、新闻出版、影视制作、版权交易等方面均居全国领先。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广州先后出台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金融等7个配套政策文件,并设立广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
早在2003年,深圳市就将文化产业列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以“非禁即入”原则,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政府每年拿出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原创研发,打造公共服务平台。过去13年间,深圳文化产业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速度。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949.7亿元,占GDP比重10%。
“文化湘军”崛起也引人瞩目。2015年,长沙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774.7亿元,占GDP比重为9.1%,影视、出版、演艺、动漫为代表的媒体艺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金鹰电视艺术节、橘洲音乐节、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在长沙纷纷举行或永久落户。
成都在动漫领域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被称为比肩北上广的‘中国手游第四城”。在音乐与影视方面,“321梵木创艺区”已形成“创意设计+音乐产业”的“双产业链”模式,聚集了李宗盛、郑钧、谭维维、赵雷等50位原创音乐名人工作室。目前,成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