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湖北
HUBEI HUAZHONG CULTURE PROPERTY RIGHTS EXCHANGE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
发布日期:2018-03-30 信息来源:华中文交所 浏览次数:8155
湖北日报讯 提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讲习嘉宾
刘玉堂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导,湖北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楚文化、长江文化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
科学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相对于过去一些领域曾经不同程度存在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等现象,我们要如何进一步深刻掌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意义的新认识和新高度?
刘玉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断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我们党对优秀传统文化意义的认识上升到了崭新的高度和境界。
传统中国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新时代就是要努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和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当今世界,我们要增强国家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将那些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土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既不能采取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将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没有出路;也不能奉行文化复古主义,死守旧有文化,不越雷池一步,而应该采取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善于“鉴别”和“扬弃”。所谓“鉴别”,就是要以敏锐的眼光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分清精华与糟粕,既不能采取全面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也不能奉行历史虚无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所谓“扬弃”,就是要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一方面继续挖掘和阐释优秀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价值理念讲深讲透;另一方面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如做人之道、立身之本、道德精神、君子人格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有效对接,如此才能科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动力量
记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饱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如何加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刘玉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作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抉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改革,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势。
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和革命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长期形成、内生演化的,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中国大地上探索适合自己的国家治理体系,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在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基础之上,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量。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理念、道德规范等,如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先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等,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解决办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非偶然,而是由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所决定的,我们要积极总结传统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不断取精用宏、推陈出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荆楚文化具有强烈现实意义
记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社会价值。我们应该如何把荆楚文化融入时代语境,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刘玉堂: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法论原则。传统文化本身存在着一些糟粕,有些东西已经陈腐过时。我们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而不能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那些具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创新性发展”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加以拓展和提升,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尤其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些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荆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历史形态的荆楚文化包括楚文化、三国文化、辛亥首义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十分丰富。以楚文化为例,我将其精神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楚国始封之君熊绎,僻处草莽,锐意进取,率领楚国臣民发愤图强,经过数代楚人的持续努力,楚国从方圆五十里的蕞尔小邦,发展成为鼎盛时期疆域达到“地方五千里”的泱泱大国,这就是楚文化进取精神的最好体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水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但同时也是最不可战胜的。“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在晋楚争霸的邲之战中,楚国大获全胜,楚军将士请求严惩战败国,楚庄王却主张“止戈为武”,即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挑起仇恨、涂炭生灵,而是为了放下干戈、实现和平。这种思想在当下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楚文化同时还具有经济开发价值。当今世界呈现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资源和高新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文化产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色鲜明、惊采绝艳的荆楚文化在电影、电视、IP剧、网络小说、出版、舞台艺术、会展博览、文化旅游等领域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也是湖北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讲习嘉宾
刘玉堂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导,湖北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楚文化、长江文化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
科学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相对于过去一些领域曾经不同程度存在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等现象,我们要如何进一步深刻掌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意义的新认识和新高度?
刘玉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断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我们党对优秀传统文化意义的认识上升到了崭新的高度和境界。
传统中国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新时代就是要努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和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当今世界,我们要增强国家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将那些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土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既不能采取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将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没有出路;也不能奉行文化复古主义,死守旧有文化,不越雷池一步,而应该采取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善于“鉴别”和“扬弃”。所谓“鉴别”,就是要以敏锐的眼光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分清精华与糟粕,既不能采取全面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也不能奉行历史虚无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所谓“扬弃”,就是要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一方面继续挖掘和阐释优秀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价值理念讲深讲透;另一方面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如做人之道、立身之本、道德精神、君子人格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有效对接,如此才能科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动力量
记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饱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如何加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刘玉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作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抉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改革,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势。
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和革命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长期形成、内生演化的,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中国大地上探索适合自己的国家治理体系,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在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基础之上,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量。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理念、道德规范等,如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先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等,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解决办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非偶然,而是由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所决定的,我们要积极总结传统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不断取精用宏、推陈出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荆楚文化具有强烈现实意义
记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社会价值。我们应该如何把荆楚文化融入时代语境,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刘玉堂: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法论原则。传统文化本身存在着一些糟粕,有些东西已经陈腐过时。我们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而不能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那些具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创新性发展”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加以拓展和提升,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尤其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些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荆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历史形态的荆楚文化包括楚文化、三国文化、辛亥首义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十分丰富。以楚文化为例,我将其精神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楚国始封之君熊绎,僻处草莽,锐意进取,率领楚国臣民发愤图强,经过数代楚人的持续努力,楚国从方圆五十里的蕞尔小邦,发展成为鼎盛时期疆域达到“地方五千里”的泱泱大国,这就是楚文化进取精神的最好体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水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但同时也是最不可战胜的。“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在晋楚争霸的邲之战中,楚国大获全胜,楚军将士请求严惩战败国,楚庄王却主张“止戈为武”,即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挑起仇恨、涂炭生灵,而是为了放下干戈、实现和平。这种思想在当下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楚文化同时还具有经济开发价值。当今世界呈现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资源和高新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文化产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色鲜明、惊采绝艳的荆楚文化在电影、电视、IP剧、网络小说、出版、舞台艺术、会展博览、文化旅游等领域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也是湖北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