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新闻
HUBEI HUAZHONG CULTURE PROPERTY RIGHTS EXCHANGE鼓励文化企业跨所有制重组
发布日期:2011-04-12 信息来源:华中文交所 浏览次数:8923
根据文化部、财政部的要求,2011年底之前我国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及其公共设施和场地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基本服务项目也向公众免费提供。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而且特别强调,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推动所有公益性文化单位免费开放
“十二五”期间,在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成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地文化事业的协调、均衡发展也是一大重点。因此,扶持少 数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满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缩小东西部之间、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城乡、区域间文化协调发展,促进基层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等,将成为发展方向。在文化事业发展中,还必须进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建立事业 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创新运行机制,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达到人民满意的水平。
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进入制度设计的层面,这将为公共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制度的可靠保障。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承担了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计的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杨永恒教授说,今后的建设,将主要围绕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更为明确地界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构建部门间清晰的权责关系;二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基础建设,形成完备的国家、省、市、县、乡镇 (街道)、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三是培育高素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四是整合资源,依照公益、基本、均等、便利的原则,提供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五是逐步建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尤其需要建立一种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六是推进文化共享工程;七是推动所有公益性 文化单位的免费开放;八是健全服务体系的绩效评估系统。
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在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同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十二五”期间的明确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就明显,在出版、演艺、影视制作、艺术品增值等方面形成了强劲的势头,而在“十二五”期间,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则是重点。其中具体措施包括: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研发制定文化产业技术标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以加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十二五”期间的文化产业,依然强调要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让经营性文化单位真正成为市场的独立主体,当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使文化产品和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之后,才能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带来更为优良的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版权法律政策体系,提高版权执法监管能力,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而且特别强调,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推动所有公益性文化单位免费开放
“十二五”期间,在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成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地文化事业的协调、均衡发展也是一大重点。因此,扶持少 数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满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缩小东西部之间、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城乡、区域间文化协调发展,促进基层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等,将成为发展方向。在文化事业发展中,还必须进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建立事业 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创新运行机制,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达到人民满意的水平。
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进入制度设计的层面,这将为公共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制度的可靠保障。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承担了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计的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杨永恒教授说,今后的建设,将主要围绕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更为明确地界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构建部门间清晰的权责关系;二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基础建设,形成完备的国家、省、市、县、乡镇 (街道)、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三是培育高素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四是整合资源,依照公益、基本、均等、便利的原则,提供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五是逐步建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尤其需要建立一种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六是推进文化共享工程;七是推动所有公益性 文化单位的免费开放;八是健全服务体系的绩效评估系统。
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在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同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十二五”期间的明确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就明显,在出版、演艺、影视制作、艺术品增值等方面形成了强劲的势头,而在“十二五”期间,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则是重点。其中具体措施包括: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研发制定文化产业技术标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以加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十二五”期间的文化产业,依然强调要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让经营性文化单位真正成为市场的独立主体,当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使文化产品和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之后,才能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带来更为优良的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版权法律政策体系,提高版权执法监管能力,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